這個時代,都市離農村越來越遠,消費者離產地越來越遠
吃過食物卻沒看過動物的人越來越多。
但因為地球暖化的問題,以及動物保護意識的抬頭,使得畜牧產業開始被大量關注
很多沒有被求證的訊息大量被轉傳,大家也無從分辨事實的真偽。
 
對於獸醫師,『動物保護』議題一定不陌生
尤其當時在踏入這個科系時,大多因為喜愛動物而願意投入
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
動保議題卻成為了一個政治議題與文青議題,而脫離了『食物』與『實務』的範疇,
例如,畜牧業一直背負了一個原罪:
為了人類的需求而存在,成為在道德上有爭議的話題,
但人類畢竟是雜食動物,存在對於動物性蛋白的必需氨基酸需求,
因此人口膨脹的結果之下就是開始企業化養殖動物
由於我以獸醫醫療背景來參與在畜牧產業
特別能體會人們因為不理解而容易引起的恐慌
 
若用都市人的角度來去看鄉村
會像是踏入了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
容易看到表面而不知道原因與背後的實際意義,
在層面包括道德,暖化,動保,經濟。
我們更應去思考與揣摩主觀立場與客觀事實的交錯
 
舉例而言,經常有人說畜牧業是導致地球暖化的重要原因
但在動物福利的立場中,若是期待動物生活空間寬廣
要用大規模放牧來飼養,又要提供人類相同數量的畜牧品,
則飼育的空間以及飼養頭數勢必大幅提升
(飼養頭數提升是因為放牧式飼養在營養配方以及照顧無法細緻化,產能和飼料效率會相對較低)
飼養頭數提升,會讓暖化得狀況更為嚴重
因為這些動物的生活會是以『適應野外』為生存重心,而非『經濟需求』
在這過程當中勢必要找到一個平衡,每個牧場還有國家政策也都在找尋這個中間點
再者,一般的畜牧動物都已經是長期馴養的動物
是否適合用『野生動物』的生活樣貌去套用?
就像各式的犬隻在經過長期育種後,適應了家庭中生活,恐怕再也無法在野外獵食活動
若把一隻吉娃娃送到森林裡面我想大家也會覺得太過於殘忍而非回歸大自然的快樂
對應乳牛也是如此,再育種之下,靜態的代謝速率極高,
能高效率的將飼糧轉換成生乳,相對的活動需求就下降許多
 
目前所謂的有機牛奶與有機肉品,對於人體健康與環境保護的實際意義並不明確
大多是心理層面的安心感以及商業上的產品區隔,而非動物健康上的意義
而放養對於動物福利是不是絕對肯定的呢?
 
另外一個例子,『室內畜養」以及『野外放養』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當中,都市化以及建築技術的進步,
讓舒適的空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再也無法回到山洞還有野外生活的樣貌
這也意味著
『原始環境』以及『舒適環境』有時候是無法並存的
放牧動物必須承受風吹日曬,寄生蟲疾病,滿身泥濘,反而生活品質有可能會更低落
站在獸醫的角度與動物行為看來,並不是放牧就絕對比較好,而是選擇符合動物舒適性
若是缺乏專業醫療或是動物行為的背景,再評估動物需求與動物健康時
很容易落入『擬人化』與『情感訴求』的迷思當中
 
我經常遇到很有趣的狀況:不同的人到牧場,有人驚呼動物好可愛,好活潑,草味好自然;
一樣的場景,有人卻是捏著鼻子皺著眉頭,覺得好髒,好臭
若沒有專業的動物行為評估下,主觀的個人意識其實並沒有能力判斷何謂『正確』狀態
 
現代化畜牧業發展已經好幾十年,很多人都在為動物福利做努力
也許永遠都不夠,也都還有可以更進步之處
但大家也要先能理解畜牧動物的未來發展,是建立在舒適與健康
至於放牧或室內飼養,以及何謂『有機奶肉』,
大多數而言都是個『心理情感議題』。
 
正確的喚醒大家對於動物權益的重視會是現在都市人更重要的事
希望我們在接受日常資訊的過程當中,能有更多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不是過度的害怕與誤解,反而會讓改變的力量被削弱,
 
期待人類在主宰地球存亡之時
能夠和動物和平相處,並永遠思考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充滿關懷之心,但也保持客觀開放的眼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龔阿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